根据《中国统计年鉴2022》显示,广东地区人均禽肉消费量达到49.2斤,约为全国中等水准的2倍。2025年上半年,全国家禽出栏量达到81.4亿只,同比增长7%,创下2021年以来同期的最高记录。
从地域分布来看,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南方省份对鸡肉尤为钟情,广东居民人均鸡肉消费量高达31.42千克,一年能消耗8亿多只鸡。
广西的人均禽类消费量为26.1千克,位居全国第二。这种地域差异与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紧密关联,形成了“南鸡北猪”的消费格局。
![]()
鸡在我国被称为“五德之禽”,居六禽之首,是家禽中的翘楚。古语有言:“无鸡不成宴”。鸡在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,不仅体现在餐桌主角的文化象征上,同时也通过成语与历史遗迹体现了其特殊地位。
在岭南地区,年节时的必备佳肴白切鸡也取其“吉”字的谐音,寓意吉祥如意。而在中原的传统婚俗中,“抱鸡”仪式也暗含着生命繁衍的美好愿景。
当然,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,鸡肉中也富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以及各种矿物质,而且鸡肉性质偏温,适合虚弱人群,能够调节免疫力,增强体质,温中养胃,改善手脚冰冷等问题。
鸡肉本身的肉质也很鲜美,符合国人追求新鲜的美食法则。从宫保鸡丁到辣子鸡,再到口水鸡,每一道菜都展现了鸡肉与辣椒、花椒等调味品的独特结合。
当然,以上这些都还无法解释一个问题:即一年吃掉70亿只鸡,那么鸡又从哪里来的呢?
以白羽鸡为例,这种肉鸡只需要养殖40天左右体重就能够达到2.5公斤,具有最低的料肉比,大约为1.6-1.8,这种高效的养殖模式让鸡肉可以以相比来说较低的价格去供应市场。
2024年,我国白羽肉鸡出栏量90.31亿只,增长2.24%,占据肉鸡界的“扛把子”地位。
从种鸡繁衍、饲料生产、肉鸡养殖到屠宰加工,这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也加剧了市场的增长。以圣农集团为例,其在资溪县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,落地了产业链项目20余个,2024年总营业收入超20亿元,这种全产业链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。
![]()
和其他肉类相比,鸡有明显的价格上的优势。2024年白羽肉鸡平均出栏价格为7.79元1千克,相比2023年下降了12.28%,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,禽肉产量2660万吨,占比27.23%,仅次于猪肉,这种价格上的优势让鸡肉成为普普通通的家庭蛋白质来源的首选。
2025年上半年,白羽肉鸡价格趋势呈“V型”波动,鸡苗价格最低降至1.73/羽,较年初降幅18.78%,毛鸡价格更是触及近五年最低点,降至2.79元/斤,较年初降幅24.39%。
这种价格波动也对养殖户的经营造成了较大压力,也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复杂性。
国人一年吃掉70亿只鸡,还是只需一个多月的白羽肉鸡,这种鸡繁殖快长的快,是价格相比来说较低的鸡种,随着时下人们对鸡的品质要求变高,未来也会有更多品种创新的鸡出现。
目前中华土鸡已经凭借独特风味和高品质,在高端市场备受青睐。2025年上半年,中华土鸡出栏量达到17.22亿只,同比增长8%,成为增速最快的品类鸡。
温氏、立华等企业通过生态养殖,地理标志认证等举措,也成功将土鸡打入高端餐饮和家庭消费市场。
![]()
从吃不饱饭到吃饱饭,再到今天的吃好饭,我国鸡肉产业正面临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型。一方面,我们应该继续提高养殖效率、降低环境影响。
另一方面,也要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品质和多样化的需求,随着国产白羽肉鸡品种的推广和产业链的完善,我国鸡肉产业有望实现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发展。
从饮食文化到产业经济,70亿只鸡背后,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体系,也是国人饮食偏好与生活方式的生动体现。
当然,更重要的还是,四十多年前鸡肉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,而四十多年后的今天,鸡肉早已能进入寻常人家,成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武深高速一辆SUV乱窜还撞上收费站石墩,有车主涉险拉车门阻拦未果,警方:被带离高速,排除毒驾酒驾
李纯马頔国庆节官宣结婚,二人恋情时间线米高台跌落后,杨宗纬回应身体恢复情况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OPPO 超 700 家门店国庆开业,OPPO CLUB 中国首店落地深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