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b官方网站登录入口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们会继续努力的!
2025-09-28
育良种激活“芯”动力——“四良”协奏唱响六盘水农业产业化新篇章 (一)
来源:bob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28 16:44:03

  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。六盘水山多地少,提高单产成为增强粮食综合产能的主攻方向。广袤的凉都大地上,良种、良田、良机、良法紧密融合,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,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下扎实基础,唱响了“四良”协奏助农、富农、兴农的新篇章。

  日前,记者走进田间地头、生产工厂,探访六盘水现代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背后的“密码”。

  “不愧是博士种出来的玉米,看起好看,吃起好吃,又甜又糯!”“满满的花青素!”“营养价值很高!”这个夏天,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(以下简称山海园合作社)种植出来的“紫玉米”一上市,便收获了满满的好评。

  该合作社负责人,被当地人亲切称为“草莓博士”的李世瑶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,来不及回复“紫玉米”的好评,一边在为即将上市的圣女果和“冰淇淋西瓜”做准备,另一边还得抓紧把早冬草莓种植下去。

  “紫玉米”是市农业农村局在2023年引进的玉米新品种,山海园合作社种植了近两百亩。“今年受气候影响,‘紫玉米’上市稍微晚了,但是并没影响销售,市内就供不应求。”

  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”李世瑶一语道破关键,六盘水特有的山地立体气候,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挑战,也带来新的机遇。

  此前,山海园合作社通过筛选,在海拔1934.5米的山地试验的13个籽粒玉米品种,平均产量达到1253.3斤/亩,最高产的品种达到1577.9斤/亩,分别是贵州省玉米平均亩产的1.95倍和2.46倍。

  近年来,六盘水市格外的重视种业振兴工作,聚焦保障粮食安全、重要农产品供给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,做好筑牢种业基础、推动育种创新、扶优企业主体等重点工作,努力让每一粒种子都成为丰收的希望,把“粮仓”根基夯得更实。

  “种业兴才能农业强,农业强则农民富。”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锡孟介绍道,立足于六盘水的真实的情况,我市一方面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,另一方面是种业的创新攻关和推广应用。

  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,目前已完成全市种质资源系统调查,抢救性收集各类栽培农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、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、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、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24份;保护特色红稻等品种13个,引进大豆品种9个并完成品比试验,持续保存本地特色马铃薯种质资源“转心红”“转心乌”等品种。

  其中,最值得一提的是“乌蒙凤鸡”。“乌蒙凤鸡”是我市农业工作者在一次下乡走访时偶然发现的家禽品种,因头顶生有冠羽且主要分布于乌蒙山区而得名,具有适应能力强、耐粗饲、耐湿、风味鲜美等特点,是六盘水市独有的优良家禽遗传资源。

  通过种源保护选育、养殖技术提升、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等举措,我市系统做好“乌蒙凤鸡”的保护和繁育工作,制定发布了《乌蒙凤鸡》省级区域标准。此外,“乌蒙凤鸡”还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,被列入《贵州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志》。2025年6月,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一批畜禽遗传资源认定名单中,“乌蒙凤鸡”遗传资源成功通过审定,正式纳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。如今,“乌蒙凤鸡”在正欢快地“飞入”农家院落,奏响乡村振兴的“林下牧歌”。

  在种业创新攻关和推广应用方面,全市从事育种单位及个人9家,2020年以来选育审定和引种审定农作物品种共21个。

  市农科院重启玉米育种工作,系统搜集玉米种质资源300余份,创新种质资源3000份,已启动单倍体育种技术探讨研究;搜集荞麦资源80份,成功育成4个高产新品系,其中2个已通过国家级区域试验;自主选育的“六薯1号”“六薯2号”品种,已进入省级区域试验阶段;收集国内外生姜种质资源40份,制定区域标准3项,并有2个优良株系进入省级区域试验;“六农1号”果桑已获国家林草局授权,已在六枝特区岩脚镇、落别乡等少量种植;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“牛场辣椒”提纯复壮工作仍在开展中;选育“719”苹果、“金脆香”黄桃等新品种;承担省级新品种区域试验共23组,布局新品种展示点15个……

  2024年,六盘水市粮食单产提升3.46%,增速高于全国2.16个、全省1.01个百分点;以“凉都三宝”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持续提质增效,猕猴桃、茶叶产量分别增长3.2%、10.9%,刺梨系列新产品日益多元;蔬菜、食用菌、禽蛋、“四肉”实现稳产增产;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家,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0%。

  从犁开春泥到秋实满仓,良种,正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,再到田间地头,为六盘水保障粮食安全持续发力。